搜尋此網誌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郭書瑤「殺很大」

「殺很大」童顏巨乳,這是大家對郭書瑤的第一印象。前幾年,台灣廣告吹起一股物化女性的歪風(如此這般說是否會被批判),以男性為主的消費商品狀況更是特別明顯。線上遊戲、提神飲料的廣告畫面,多半脫離不了女星袒胸露背,及臺詞曖昧的性暗示。在那波浪潮中,工地女神舒舒、蛇姬林采緹、模特兒熊熊紛紛竄出,然而五年多過去了,誰至今還仍是媒體寵兒,我想答案很明顯。

只靠身材    能撐多久

必須坦言,我一開始也不太看好瑤瑤,認為她如果真的只能靠胸賺錢,必定撐不了多久就會被市場淘汰,就算後來與種子音樂簽約,仍舊無法立即扭轉她在大眾心中的形象,「胸大無腦」的刻板印象揮之不去。和唱片公司簽約,當時公司的操作手法仍是以身材為主要導向,歌唱得一般般就行,反正EP主打「寫真」,照片才是最重要的。看看當年的MV,運鏡手法想強調的東西很明顯,並不是她到底會不會唱歌。


但當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之時,一個機運下接拍了電影《志氣》,從一個只能靠身上衣服布料再少一點搏版面的花瓶,到把衣服一件件地穿回奪下金馬獎最佳新進演員,臉上的濃妝取而代之的是在拍攝現場頰上的汗水。當一個人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定位,不需要外加任何東西,自信的光環就會將她妝點得很美。

(photo from  http://ppt.cc/phzgc)
電影《志氣》的宣傳照就宛如郭書瑤的演藝之路,從一個只會擺擺
POSE的花瓶,到奮力一搏的演技派演員。
(photo from  http://ppt.cc/phzgc)

不因為自己實質學歷不足而感到氣餒,或許是因為年紀很輕時就擔負起一家的生計,郭書瑤的想法比同年紀的孩子更為成熟,曾經在採訪過程當表示,認為演藝工作是一件非常看老天爺臉色吃飯的工作,它不像一般上班族,老闆要開除你還會先預告,甚至有遣散費,藝人不是這樣,明天沒有通告,不再有人欣賞的表演,你就被淘汰掉。所以更要充實自己,當你懂的東西夠多,才能與你的觀眾分享,無論是演戲、跳舞或唱歌。機會來了就要好好把握,很多逆境的背後,老天都藏著一個大大的禮物在等著你。

毫無包袱   真誠待人

實質與她接觸過,就算她已經是被鑲金認可的演員,仍謙虛地面對每個人,就算是我們這種小小的實習記者。記得當時在做一個母親節專題,截稿時間非常急迫,她當時人並不在台灣,回台後也有排山倒海的工作等著她,並沒有額外的時間可以單獨約訪,原以為這樣採訪就要這樣落空了,她卻利用每個零碎的時間,親自使用Facebook錄音回答採訪問題,非但沒有絲毫的不耐煩,我們問題不足的部分她也非常貼心的補充回答。可能是因為被拒絕受訪很多次,所以她的親民與尊重記者更讓我覺得,幸運之神一定會眷顧她。因為她在意她的工作,在意自己的表現,在意別人看待她的眼光。


懂得收放    提升價值

我想當郭書瑤現在自己回頭看,一定會很慶幸當初沒有繼續仗著自己年輕,把這當作本錢在消耗。體貼家人的心,就算是因為一脫成名,卻因為不想再讓母親與自己共同承受輿論的壓力,進而更加努力充實自己,聽到她現在與記者的採訪。那對答如流的技巧,想必是在幕後反覆練習才有的成果,也讓人難以想像,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女孩,能背負起如此多的壓力,走在這條星路上。任何有本事的人,絕非僅靠外表就在社會,或是螢光幕前這個比社會更加現實的環境存活。由內而外的東西別人偷不走,內蘊的光芒無可取代,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發現自己的缺失,任何能都能在自己的生命舞臺找到定位。


就算妳現在看到她,已經無法想像她曾經是那個出門就要把小豬撲滿帶在身上,只怕錢不見的小女孩,也不再是覺得自己奪獎是意料之外的郭書瑤,她仍舊在這條道路上努力著堅持著。


延伸閱讀:

中視 改變的力量 郭書瑤專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7ZFJGb2qXM
舒舒wiki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B%BE%E6%81%A9%E7%90%A6
林采緹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unnylinfanspage
熊熊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BearGenie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A Hug A Hope


(0719@貢寮海洋音樂祭 phohto by Lin,Ming-ting)


張懸說:「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好的事情,也有很多很壞的事情,但是任何好的事情,都是需要很多很多的累積才能讓妳/你感覺好的事情正在發生,所以不要忘了妳/你可能是第一個開始這樣做的人,然後妳/你可以不要是最後一個這樣做的人,許多事情都需要很多很多很多的愛才能完成。」

突然想談談18歲那年的故事,些微畏懼人群的我是怎麼站上沙灘上,放寬心與一個又一個的陌生人擁抱。

害怕人群那回事

是有那麼點害怕人群的,這麼說也許有人會很驚訝,畢竟從小到大的求學過程中,我一直都擔任著幹部的角色,處理著各式各樣班際之間的事,最常接觸到的,就是人群。與我共事的人,往往不會想到,我是個見到過多人聚集在一起,會不禁想作嘔、躲起來的人。outgoing這個單字絲毫不適合套用在我,這類的反差一直跟著我到現在,我念了新聞系而且即將畢業。

與人親近,這件事情是可以練習的嗎?我這樣問過我自己,因為自己經歷過,所以我更相信一個人走過怎樣的人生,便會塑形成他現在的模樣。就跟我相信所有的壞人都是逼不得以,做過壞事的人都該有機會被原諒一樣,如果可以選擇重來一次,那些持刀砍人、殺人縱火的人,還是會選擇相同的結果嗎?

求學過程被欺負

求學過程中與人的相處用曲折離奇來說一點也不為過,總是先被討厭才被喜歡,國小可能因為長相不討喜吧(是的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原因)被討厭,到國中正義姐上身,任何不公不義就像沙粒一樣,絕不可能在我眼裡容下,為了在游泳課時救一個我根本不熟的同學,我一巴掌重重的打在那群欺負他的人的背上,這一拍,紅辣辣的手印跟了我整整一學期。每天去上學面對的就是書桌被踹倒,書本散落一地,抑或外套被扔在垃圾桶,意外的是,我也沒因此掉任何一滴淚。桌子被踹倒了就扶起來,書被散在地上就撿起來,外套被扔在垃圾桶就找出來拿回家洗,那時候的我,不知道該介意什麼,又或者為什麼要介意?

上述講的事情發生在國一,按照一般劇本來說,我應該個就是到畢業後,大家約同學會都會被遺忘的角色,但是,故事結果在我手上有了很不一樣的變化。國二的時候我身兼數職,是學藝、衛生、風紀股長還有兼任副班長,隔宿露營是我帶的,畢旅是我帶的,而且班際競賽,我們班不是總錦標就是前三名,班風之強烈到班上的人每天去上學都覺得走路有風。


如何決定要改變

問起我是怎麼改變的,我想我只是學會「怎麼讓自己被需要」,這件事講起來很容易,實際上卻需要好長一段時間的心理建設與累積,讓自己被需要的換句話說,就是提升自己可被利用價值。我學著領導,學著在主管與組員之間協調,學著把自己的體力與耐力撐到最大值,學著讓別人需要協助時,第一個就想到我。

然後我在18歲生日後的那個暑假,我拿著Free Hugs的牌子,走到了貢寮海洋音樂季的沙灘上,與一個又一個的人擁抱。2012年,號稱世界末日的那一年,但在我的世界裡,沒有世界末日,沒有水星逆行,那一年甚至可以稱為目前為止人生最輝煌最幸運的年,幸運到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在幫我。買到蘇打綠在女巫店(那個只塞得下100人左右的小場地)的表演,那天還有張懸坐在台下。去TheWall看完表演後,在Live House外遇見青峰,大學學測一考完就確定一定自己會上想要的新聞系,還認識了人生一大貴人與知己。

Free Hugs的力量

Free hugs的創辦人Juan Mann因為這樣的一個契機,讓他張開雙手擁抱別人 I'd been living in London when my world turned upside down and I'd had to come home. By the time my plane landed back in Sydney, all I had left was a carry on bag full of clothes and a world of troubles. No one to welcome me back, no place to call home. I was a tourist in my hometown.
http://www.freehugscampaign.org/「我是個遊客,在我的家鄉。」這句話講起來多的哀愁,可是他並沒有因此讓自己成為冷漠的一群,張開雙臂擁抱別人賦予溫暖,不需要任何成本,反而還能從一個一個的擁抱中,獲得滿滿的能量,而這種正能量,威力大到連結在一起,可以促使整個宇宙運轉。

核電/大埔/洪仲丘/菲律賓漁船事件/地震……悲劇每天都在上演,我們每個人都在心裡築起了一道高牆,假裝高牆外的悲劇與不安都是不存在的,欺騙自己這個世界沒有悲劇,這裡就是天堂。(讓高牆倒下吧,李家同,臺北:聯經)如果沒有走出去看看這個社會,與人接觸,我們是不是就一輩子待在自以為是的桃花源?

愛    無畏    無界

那天最後,我擁抱了兩百五十位左右的朋友,有台灣人,有外國人,有男人,有女人,有大人,有小孩,我們也許來自不同的地方,說不同的語言,可是在擁抱的瞬間,我們彼此之間沒有仇恨,沒有對立,肢體最直接的接觸跨越了種族性別與年齡。


我才知道,愛,使人無畏,使人無界。我的座右銘“Life is Love and Live”,人生就是一場充滿愛的現場表演,既然無法回頭,就該盡全力地活。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Taipe!




儘管在台北生活了21個年頭,我仍不敢猖狂地說自己熟悉台北,直到我直搗黃龍地踏進台北市政府實習,所待的單位又剛好是一個城市的發展軸心「觀光傳播局」,我才開始慢慢與這個城市開始培養起感情。

天龍國台北哪裡好

很多人覺得台北人缺乏熱情自視甚高,更有網友嘲諷台北市民就是「天龍人」(按:出自《航海王》當中人物,漫畫中該角色被定位為高不可攀的一個族群,就連呼吸的空氣都要與一般人民不同。)認識不少外地賃居台北的朋友,通常問起他們,總能得到「曾在台北住過,就不想離開台北了!」這類的答案。也許很多台北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吧,我總這樣覺得!

全國最便捷交通網

便捷的交通,無論是早已行之有年的公車路網,三鐵共構的台北車站更是交通樞紐。即將環線通車的台北捷運,已相當密集的台鐵路網,以及越趨完整的高鐵,只要你到台北車站,不怕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另外,台北捷運更是全台第一個使用電子票證悠遊卡通行的交通設施,其業務範圍已擴大至公車、客運、台鐵及高鐵,不同交通工具轉換搭乘還享有小額折扣優惠。

市民當家熱線1999

台北更有像令多數外縣市人羨煞的市民當家熱線1999,全天24小時線上專人服務。這個專線改變了傳統的科層組織文化,只要一通電話,所有疑難雜症不再需要繁文縟節,全都交由電腦無私的判定,能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市民的需求。

Photo from :http://ppt.cc/vOPlU
有個例子,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一位南部北上辦事的的人,把車停在銀行附設的停車場,事情忙完,才發現停車場營業時間已過,大門深鎖。外鄉人竟也知道,台北的1999神通廣大,有求必應,撥號救援,說他事情有多急,一定要連夜趕車回南部。1999依業務歸屬,先找交通局停車場管理處的業務人員,結果通訊不良沒找到,再依聯絡人順序表,聯絡到第二順位的交通局主任秘書,主秘負責找處長,也沒找到,於是打電話直接找到科長,科長馬上聯繫停車場管區警員,警察查出民間停車場管理員是何許人,拜託他幫忙,打開停車場的鐵門,及時完成這次派工任務。(葛新民,2004,日安台北。30-31頁,臺北:遠見)

世界第一摩天大樓

依稀記得,升上高中時寫的第一篇週記,在國際新聞那欄,我寫了101。那年是民國98年,我這麼寫:「我覺得台北人很幸福,生活周遭就有世界第一大樓的景觀——台北101,小小一個城市裡,竟有世界級的建築。」這是一件身為台北人都該驕傲的事。另外一點較鮮為人知的,101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綠建築摩天大樓,於2011年取得綠建築國際標準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認證,一個城市是否能永續經營,端看他如何與環境共生共榮。

都發計劃  URS

然而,台北不只是個走在科技尖端的城市,更將舊屋風貌揉和嶄新文創概念,2010年起,台北市推動URS都市發展計畫,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以Yours為諧音,象徵你的、我的、大家的。講到為何會認識URS,這就跟我就讀的大學有關了,台北唯一處遠離都市鬧區,座落於陽明山中的URS27M,就由文化大學校友會負責策劃改造,我在擔任校內報刊文化一周文教版主編時,版內的記者還曾經採訪過該地(報導見此:http://ppt.cc/VaIPm)。至今,台北已有七座URS概念基地,分別位於中山區、迪化街一帶,以及南港。每座URS皆有不同的主題呈現概念,將台北不同區域的舊屋文化保存在新生都市概念中。


也許,在很多台北人的心目中,這裡並不是他們最喜愛的城市,但這何嘗不就如戀愛般,外地人對台北像豔遇一見鍾情;而本地人對台北像家人已為習慣,共同的是,他們都不想離開。




延伸閱讀《CNN報導,台灣十大之最》:http://ppt.cc/ZlJIy

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Wonderland



Photo from :http://ppt.cc/7Ip3S


講起黑白動物,恨圓仔入骨的牠——馬來貘,2014年於網路爆紅,聯名商品從衣服、明信片到瘋狂熱銷的電鍋...等都有!

你聽過馬來貘,那你知道「貘」不僅能待在網路上KUSO生活,待在動物園裡賣萌吃草,還能吃夢。

傳說中,如果你一直被噩夢所糾纏,只要和夢貘許願,牠就能幫你把噩夢吃掉。我從小大到都是個好夢的人,好夢並非喜歡做夢,而是容易做夢。白天做的夢叫白日夢,發作於神態清醒時,多為不切實際的想法;夜裡做的夢才叫夢,發作於擁有渴望時,多為對現實的絮絮叨叨。多希望能豢養隻夢貘啊,讓我能不再沈浸、驚嚇、擔心、欣喜於夢中!

佛洛伊德    說夢譯夢

夢境的形成原因眾說紛紜,不少人會直觀地聯想到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夢的解析」一書,不過實際上,該書並沒有詳盡地闡述夢境對應真實的情況,只提出了一個大方向的概念,表明夢境是「慾望的滿足」而非慾望本身,我想,如果人們真想解夢,也許找找東方的周公會比較有譜。

為什麼人們對於夢境總是如此癡迷呢?其原因不外乎就是想探究自我潛意識,了解那連自己自我都不甚了解的本我,2010造成轟動的電影全面啟動》當中主角透過催眠,於夢境中自由來回穿梭,倘若人們可以如備隱身術般介入別人的夢境,影響他人的潛意識,那是不是就可以控制住他的大腦,掌握他的行為,進而改變他的決定?

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故事那天花亂墜的劇情,讓孩子看了都相信愛麗絲會縮小,有白兔先生會對照時間錶,然而然而,一切的事情只不過就是愛麗絲的河邊一寐。

夢遊仙境    做夢非夢

你一定有見過這種情況,無論於電影抑或身旁就存在,有人可以於睡夢中行走、說話,卻在醒來後完全不知道自己幾分鐘前究竟做了什麼事。現代醫學給了這類行為一個浪漫的名稱,叫做「夢遊」(Somnambulism)。

「人的睡眠可分為三種狀態,分別為清醒、非快速動眼睡眠(non-REM sleep)和快速動眼睡眠(REM sleep,大部份作夢都發生在此一階段)。非快速動眼期和快速動眼期兩種階段以平均90分鐘為週期交替循環。非快速動眼期是人獲得良好休息的深層睡眠期,又稱為慢波睡眠期。而夢遊則是介於清醒、無法入睡與非快速動眼睡眠的混合階段。」(http://www.epochtimes.com/b5/8/6/4/n2142950.htm)簡單來說,夢遊便是一個靈魂於三者之間高速切換的時刻,在當下你無法區別位置,時間之於你只是數字流轉。

夢遊雖名帶夢字,卻和夢沒有什麼直接的關連,精神學家更將此型判定為疾病的一種,多少人想親身體會的經歷,實際上竟是一種病癥,起因緣於壓力、睡眠不足等。目前醫學仍未有確切診治的辦法,只建議目擊者別過度大驚小怪,更別喚醒夢遊者。或許,以比較詩意般的說法,夢遊是上天賦予給我們一種與身俱來暫時逃脫現實的管道,在遊走清醒與睡夢之間時,忘卻煩惱,釋放壓力,短暫的以不須負責的行為做回自己。

人們對於夢遊的著迷來自對未知的探究,若有機會,我也真想病那麼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