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九一記者節



一開始,先來看看21世紀的大眾,如何看待記者這個職業


看到那些熱門搜尋關鍵字了嗎? 普羅大眾在意的不再是記者的文筆,反而是懷疑記者的智商程度,或是直接大言不慚地批評記者就是「腦殘」。
有多少人知道,每天24小時馬拉松式的新聞播報背後,是多少記者朋友燃燒生命完成的?

(photo from http://ppt.cc/IcamD)
進到新聞系,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必須坦言我當初並不是懷抱著多崇高的理想才選擇新聞系的,純粹只是因為這是敝校所有系所中最具指標性且分數最高的(姑且先不論三年後的現在狀況如何)當我真的進到新聞系,我才染上了這股「媒體人」的氣質。

如果說你問我什麼叫做「媒體人」的氣質,我會告訴你,就是瘋狂與謹慎並存。
受過正統新聞教育的記者,絕對不可能不明白新聞價值與新聞倫理之間的取捨判斷,我們有追逐新鮮事的瘋狂,卻也有秉持公平客觀的謹慎,這是我們的職業,也是我們的專業,我們尊重著這個使命。就算現在是個人人皆記者的年代,網路傳播速度讓所有消息不脛而走,仍是有那麼一群人,心中秉持著讓消息更透明、社會變更好的心態在從事著他的記者工作。



前面提到,身為記者我覺得是一種使命,舉個例子來說,因為近年路跑盛行,已有多數人知曉馬拉松的由來是公元前490年,波斯與希臘的戰爭結束後,一位希臘的通信兵菲力彼得斯,從馬拉松平原跑了四千多米(將近現在的標準全馬42.195.公里)回到雅典,通知人民勝利後便倒地死亡,在此之後有了「馬拉松」這個賽事名稱。好的,現在拉回主軸,通信兵當時的角色,以現代來說就是記者。他費盡了千辛萬苦,就為了傳遞這樣一個神聖的訊息。這個故事僅是現在多數記者工作的縮影,他們超時工作,不受勞基法保障,為了趕截稿時間匆忙奔波。他們爆肝徹夜守候,隨call隨到,冒著危險待在黃色警戒線後的第一線。他們風吹日曬,挨打挨罵,深入窮鄉僻壤。有多少記者的辛苦,是螢光幕前,文字案上無法被看見,但他們卻依然默默地堅守著這個工作崗位。

九一記者節的由來,在於表彰記者爭取新聞自由的勇氣,1933年江蘇《江聲日報》主筆劉煜生遇害,引起當時中華民國新聞界的重視,於1934年訂9月1日為記者節。(http://ppt.cc/V5VJg)有很多人說,記者節是劉煜生用鮮血換來的,何嘗不是呢?台灣的新聞自由經過了這麼多年,這麼多的民主抗爭才有了現在,真心希望這些得來不易的成果能不再被輕易抹煞,也希望大眾在批評記者的同時,想想他們的辛苦之處。

此篇不談廣告與收視率造成現今媒體圈蠶食鯨吞的結果,是因為想把重點聚焦在記者朋友們的辛勞,如果要我用一種比較能感同身受的方式描述到底有多辛苦,我會請你思考,

你願意交一個在當記者的女朋友嗎?




延伸閱讀: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媒體越大民主越小 我們能做什麼》http://ppt.cc/SFwm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