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10000小時



寫在本週碎碎念開始之前:

沒想到八月時與朋友隨口的一個打賭,我竟然就這樣完成了每週一篇碎碎念,原本還以為自己會中途放棄或每週拖稿(畢竟在市府的時光每天也是不停的寫稿寫稿寫稿)每週要產出約1000字質與量皆備的文章還真的需要花時間去構想去規劃。也許是一直以來養成的臭屁習慣,因為從小對於寫作就不太有障礙,提筆就能開始天花亂墜,便不覺「寫作」是一件多困難的事情,高中時更覺得上寫作班是一件相當荒唐的事情。直到大學考上新聞系,文筆成了我們的武器,隨便的一句話都可能傷害到別人,才開始省思「好好寫作」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我們寫出來的文章,可能害一個財團傾家蕩產,也可能幫助一個路邊小攤販門庭若市,文字的影響力,是那樣的不容小覷。

碎碎念的開頭,先來聽首與主題同名的歌曲:宇宙人-一萬小時


習慣養成    只需二十一天?

美國整形外科醫生馬克斯威爾.摩爾斯博士於1960年提出習慣養成法則,只要連續做同一件事情21天,就能被養成所謂的「習慣」。
10000小時的達成,何嘗不是習慣的堆疊累積?正所謂積沙成塔、滴水穿石,這10000小時,可以是一件很簡單事件的維持,也可以是一個才能的培養,很多心理學家最近都在研究一種「一萬個小時」的理論,意思是說,任何的複雜性認知工作,都要經過一萬個小時的不斷練習,才能成為頂尖高手。他們研究過西洋棋史,發現除了一位例外,所有的西洋棋大師都花了一萬個小時的訓練,才變成大師。一萬個小時,如果每天練四個小時,相當於要練十年的時間 (http://ppt.cc/ackH6)

地下樂團    跳上小巨蛋唱

我從2006年開始聽蘇打綠,從最一開始別人問起,我都要先來個「呃,我聽的是地下樂團欸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般的起手式,到現在我只要講蘇打綠,多數人大都能哼上一兩句的小情歌,這將近十年的時間,他們做了什麼事?
《首張同名專輯》的目標不明確,像是怕再也沒下張專輯的把所有創作作品都一併放進的一張專輯,整體概念較不完整,曲目與曲目之間的關聯性較低。比較類似隨性的歌單而非概念專輯。
到了第二張作品《小宇宙》,逐漸摸索出樂團的自我風格,每首歌曲聽起來逐步有故事性的連貫,單曲與專輯名稱相互呼應。同年更憑著這張專輯得了金曲最佳樂團與最佳作詞人獎。
原本只在約100人的女巫店開開售票live的樂團,2007年一躍躍上了小巨蛋,當時主唱更驕傲地說:「我們可是獨立音樂界,第一個站上小巨蛋的喔!」這般瘋狂的舉動,非但沒有讓蘇打綠賠光積蓄,反而讓他們找到了在舞台上的自信,更加瞭解自己想要呈現給樂迷的音樂型態方式。

四季計畫    令人耳目一新


在台灣唱片業一片低迷的情景下,蘇打綠喊出了兩年要發四張專輯狂言,以古典音樂家曲名為主題的《韋瓦第》計畫,分別於春夏秋冬四季推出不同的概念專輯。春・日光推出前,製作人林暐哲更是大刀闊斧的要蘇打綠忘記舊往的音樂型態,表示當這個計畫啟動時,新的蘇打綠就要誕生。果不其然,韋瓦第計畫的蘇打綠帶給樂迷全新的音樂體驗,春天開啟四季的序幕,從團員們的家鄉台灣出發,曲目之間串起的名稱是一首小詩,雖然維持著小清新的一貫的風格,但於編曲及混音技術上皆讓人耳目一新。夏季前往了英國倫敦,一改既往大家對他們的印象,整張專輯走的是搖滾風格,但蘇打綠不甘於如此,他們在搖滾之中,一個歐語系的國家錄製了充滿濃濃台灣氣息的台語歌無眠。甫經過的秋專輯,呈現的是中國的古典之美,不僅歌詞富饒詩憶,更因為專輯名稱取為「故事」,而將專輯歌詞本設計為繪本。此時的蘇打綠已經是可以妥善安排專輯音樂的樂團,甚至能將專輯整體概念發揮到淋灕盡致,連包裝都一併完整呈現。

ㄧ萬小時    累積從此開始


就這樣,十年過去了,蘇打綠從名不見經傳的地下樂團,到現在已是媒體都將它們與五月天比擬的線上樂團,這是他們的10000小時累積,「成功絕非僥倖」,我能強迫自己於忙碌中,每週依然寫出一篇碎碎念,你一定也可以讓自己為了某件想努力達成的目標,開始你的一萬小時累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